扬中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分析(源自统计局) 社会老龄化又称人口老龄化。按照国际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的国家。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6648人,占全市常住总人口的比例为10.9%。人口老龄化既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也为经济转型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空间。如何把握机遇,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应对老龄化,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难题。
一、我市养老服务业现状
据调查,截止2014年底,我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5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7家,民办养老机构15家,公办民营机构3家。共有养老床位数2221张,其中功能型床位999张,占总床位数的比重45%。共有入住老人1198人,其中三无老人360人,自费838人。养老机构中护理人员200人,其中持证上岗人数为169人。养老机构中剔除管理人员外,平均每个护理人员需要陪护8—10个老人。
扬中市2010年人口普查65岁及以上人口统计表:单位:人
年龄结构 | 总人口 | 其中:男性 | 女性 | 65岁—69岁 | 13177 | 6862 | 6315 | 70岁—74岁 | 9570 | 4793 | 4777 | 75岁—79岁 | 7161 | 3168 | 3993 | 80岁—84岁 | 4249 | 1672 | 2577 | 85岁—89岁 | 1845 | 580 | 1265 | 90岁—94岁 | 528 | 149 | 379 | 95岁—99岁 | 113 | 32 | 81 | 100岁以上 | 5 | 0 | 5 | 65岁以上合计 | 36648 | 17256 | 19392 |
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共有家庭户100018户。全部的家庭户中,有一个65岁以上的常住人口家庭有18140户;有二个及以上65岁以上的常住人口家庭有8639户。
目前,我市的养老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据调查,现有的25家养老机构中,除规模稍大一点的公办和个别民办养老院外,多数民办养老机构处在低水平、低档次运营中。由于养老收费低廉,利润空间很小,为了节约成本,多数民办机构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设施简陋,家庭作坊式的养老服务,经营人员既是管理员又是服务员,各种服务措施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不利因素
1、传统的家庭养老观点不利于养老产业的发展
家庭养老作为中国最古老,持续时间最久的养老方式,一直被延续至今。在农村,一般年轻人都在城区工作,老年人除了照看孩子,料理家务,还要应付繁重的家务劳动。年轻时挣的钱都花在了为儿女们盖房、结婚、生孩子上,年老了失去了经济能力,只能听由儿女安排。遇到孝顺的儿女,可以衣食无忧,安度晚年。遇到儿女不孝,则无法安度晚年。
受传统“养儿防老”思想的影响,许多老人听说要送自己去养老院度过余生,就会感觉自己很丢面子,觉得是因为家庭中的儿女对自己不孝顺,有嫌弃自己,赶自己出门的意思。另一方面,儿女们心里也很纠结,在当今充满激烈竞争的工作环境中,大部分儿女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打拼生活和扶养孩子,对老人的照顾虽心有余却力不足,送老人出去养老,既担心老人不情愿,又担心外人议论自己不孝。因此,多数养老有困难的家庭一直没有送老人去养老机构托养。
据调查,目前托养人群中,一小部分是自己有退休金的老人,自愿接受去机构养老。另一部分则是长期病瘫或者生活不能自理,家人无奈送进养老院的。只有极个别是家庭希望老人来养老院享受晚年生活。
2、养老服务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
我市目前的养老机构分为三种模式,即公办、民办和公助民营。从投入经费上看,公办和公助民营机构相对于民办来说,规模大、硬件配套好。全市25家养老机构中,10家公办养老机构累计投入8656万元,15家民办养老机构累计投入2912万元。从托养人数看,全市10家民办养老总床位数988张,占全市托养老床位数的45%,公助民营托养床位325张,民营两块共承担了全市59%的托养床位。从入住老人来看,2014年,全市公办养老机构托养老人575个,民办和公助民营托养老人623个。
老有所养,是一个社会公德,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公办养老由于完全由政府出资,运营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计成本,相对竞争压力较小。而民办养老要考虑经济效益,在硬件上没有优势,唯一能与公办有竞争的就是价格低廉。因此,一些民营养老机构为了抢占市场,以压低价格、降低服务标准开展竞争,人为造成了养老市场的低水平运行。事实证明,民营养老必须有盈利空间,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对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1、政府要加大扶持引导。养老市场多元化、专业化发展,重在政府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健康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对民营资本进入健康养老服务业应与给予宽松的政策扶持(如养老用地、土地价格、补贴和奖励政策等等);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比如动员有条件的医院、民营企业投资养老服务产业,搞健康养老合作经营;鼓励有条件的个人以股份合作形式创办小型的健康养老机构,参与社区养老。创造多元化的健康养老市场,通过竞争提升档次。政府要引导市场建设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机构,鼓励或引进有条件的机构创办高端品质养老。
2、提升养老产业的品味和档次。从长远看,养老产业应该包括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两大块。健康养老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具有公益和商业双重属性,即健康养老服务业既是造福民生的公益事业,又是蕴含无限商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从产业类型来说,健康养老服务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从产业结构来说,健康养老服务业又是一项辐射面广、产业链长的综合产业,涉及医疗服务、康复护理、老年健身、养老保险、健康食品、老年用品、休闲娱乐等众多产业,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健康养老产业将成为我市服务业发展上规模、上水平的一个新的路径。
健康养老服务人才缺乏和素质偏低是影响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目前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大多数是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高的农村中老年人。政府要加大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鼓励年轻人选择护理专业学习,加大对在职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并建议对符合条件的持证人员给予适当的职业性补贴。
政府可以通过搭建智慧养老平台,建立老年人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整合社会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参与老年人托养服务。通过与医疗机构信息互通,形成老人信息与医疗信息相融合的大数据,为养老机构提供全方位的资料平台,以便更好地服务老人。
3、加大宣传力度,鼓励老年人集中托养。自1979年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至今,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开始步入老年。他们与自己多儿多女的父母不同,唯一的子女将承担赡养他们的重任。眼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出现4个老年人、1对夫妇和1个孩子的“四二一”结构。大约二十年后,待第三代独生子女长大成人,有可能面临的是一对夫妇上面有12位老人。因此,大量的老人只有依靠社会养老,这样既保证不影响年轻人的工作和生活,又确保老人能够健康快乐的度过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