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日起,《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明确,要突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那么,对此市民们怎么看呢?我市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情况又如何?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子女:大多数不愿同住,“一碗汤的距离”受青睐
今年29岁的王先生是一名机关工作人员,他和爱人成家后,一直单过。让他倍感幸福的是,自己的父母就住在离他家3公里远的另一小区中,属于一碗汤的距离。结婚两年来,小夫妻俩每天下班都去父母家吃饭,既能随时给父母买些他们爱吃的食物,还能天天看到老人,免去了心里的很多担心和牵挂。
王先生说,两代人的观念不同,存在代沟,时间长了肯定有矛盾,再来就是生活作息不一样,住在一起也不方便。“我和爱人每次到父母家都帮着干家务,从来不吃现成的。吃完饭回家后,父母二人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我们也可以在自己家里全然放松地说笑、打闹,老少互不干扰,这样的生活氛围很好。”
采访中,多数市民,特别是90后都表示婚后不愿意与父母同住,认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同住会产生不少矛盾,夫妻关系也许会受影响,他们认为就近住或者常回家看看是比较完美的方案。
老人:“分居”或同住都好,不给儿女添负担就行
家住新坝联合的马奶奶刚过完72岁,自打前些年老伴去世后,便过上独居生活。几个子女都想接她一起住,但她考虑过后还是回绝了。老人说,最主要的原因是跟子女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现在我还能自理,尽量不去打扰孩子们吧,不想给他们添负担。”
马奶奶喜欢吃清淡、软烂的饭菜,子女不能接受。另外,老年人习惯早睡,年轻人经常熬夜,作息时间的差异难免引起家庭矛盾;儿子、儿媳妇朋友多,经常来家里玩,让爱清静的马奶奶难以接受,因而她认为还是分开住更方便。
65岁的王秀珍老人则想法不同,“我和老伴心里都希望能够和孩子一起生活,毕竟小两口都是独生子女,住在一起还能方便照顾他们。”王奶奶说,她希望与儿子同住的原因,不仅仅是养老问题,更是一种心理需要,就是想每天都能看到儿子,总之,孩子们开心就好。
民政:“智慧养老”模式开启,“一站式”服务将覆盖全市
在《条例》中,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被提上重要日程。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得知,截至2015年底,我市老年人口达68306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4.26%。“银发潮”较为严峻,晚年如何安度?
市民政局老龄办主任杨健告诉记者,全市现共有养老服务机构25家,79个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全覆盖,“去年,我市与上海海阳集团合作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正式运营,全市正逐渐迈入智慧居家养老时代。”
杨健说,如今,有了智慧服务平台,老人们拨打服务热线,就能根据服务菜单选择需要的上门服务;儿女不在身边,在家遇到意外紧急情况,按下求助键,中心服务人员立即赶到;外出遛弯再也不怕走失,带上定位腕表就能精准锁定并实时监测……一系列让老人和儿女们棘手的问题,可在我市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帮助下迎刃而解。
目前,海阳服务中心已完成了对三茅街道30个村 (社区)20名居家养老服务员的培训,并为240名服务对象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完成服务4500人次,新型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已初见成效,老人普遍反响良好,到今年年底,智慧居家养老服务预计将覆盖全市。
□ 秦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