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编制之年。要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强化法治思维,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20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
4、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5%。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
6、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
7、进出口总额增长15%。
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
9、R&D(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8%。
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75%。
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
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以内。
13、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
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1、以深化改革为主线,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围绕年度改革目标,聚焦聚神聚力落实各项改革任务。一是深化经济领域改革。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规范运行“四项清单”和中介服务收费行为,推进“多评合一”,逐步建立高效、透明、低成本的行政审批流程。通过放宽准入条件、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强化市场行为监管等措施,健全市场进出、交易、竞争、仲裁的现代规则体系,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二是推进各类改革。深化生态文明综合改革,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发展格局。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扎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设切合农村实际的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落实推进医疗卫生、学前教育、文化服务、养老保险及户籍制度等其他改革事项。三是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抢抓国家建设“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机遇,放大产业和岸线优势,寻求对外合作机会。通过高水平“引进来”,提升外资利用水平,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进境外投资,增强开放型经济新活力。
2、以创新驱动为引领,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一是引导科技创新。加快产学研深度合作,提高研发成果转化率。激发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立足品牌和质量,提高产品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掌握市场话语权。引导特色产业做精做专做强,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打造一批“单打冠军”、“隐形冠军”,建设一批国际竞争型、行业领军型、传统提升型、科技成长型企业集群。二是推进要素创新。健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培育和引进一批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江雁计划”等高端人才和高水平创业团队。鼓励创新商业营销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拓展新市场、新空间、新领域。加快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和服务网络化,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是突出融资创新。多措并举推进市属投融资平台实体化运行,加快中扬集团、大航集团、港投公司等平台建设。探索融资租赁新模式,推进股权结构多元化,支持优势企业在主板、中小板、新三板等各类资本市场融资,加快“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股份证券化”进程。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加大对小微企业、城中村改造、新型城镇化的支持力度。
3、以结构优化为重点,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国际化迈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业互动,加快培育智能制造、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科技服务、养生养老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高效适度规模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业综合竞争力。二是优化投资结构。积极引导投资向实体经济转移,注重产出效益,增强发展后劲。加快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培育一批新经济增长点,重点推进智能制造和智慧工厂建设。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性强、生态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不断提升我市的产业层次。三是优化空间结构。以专业化招商、市场化运作、重大项目推进、标准化厂房和平台建设等为突破口,全力推进产业“三集”由规模发展向质量效益提升。遵循主导产业优先、优势产业集聚的原则,加快“腾笼换凤”、“空间换地”,鼓励零增地技改,提高土地资源节约化水平。通过对高层楼宇、多层厂房开发新建、整合利用,加快建设楼宇产业园,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促进产城融合。
4、以绿色低碳为目标,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实现蓝天净水目标。一是强化生态保护理念。逐步建立源头保护、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红线区域得到保护和修复。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的生活习惯。二是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加快对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促进节能增效和安全、清洁生产。强化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竣工验收,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项目。加快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一批低碳示范镇、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三是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监控预警体系,深入开展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等源头治理。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确保所有国控重点污染源全部实现在线监控。加快城区、集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改造,开展水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土壤污染防治。
5、以持续改善民生为根本,进一步保持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千方百计惠民生,扎实推进一批群众可观可感的惠民实事。一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城乡社会发展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积极探索“多规合一”。完善滨江新城和南部新城控制性详规,编制综合交通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动主城区、集镇和中心社区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稳步实施园丁路、扬子新村等片区旧城改造。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现魅力宜居乡镇全覆盖。积极推进市场化拆迁安置方式,探索建立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二是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幸福指数,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拓展农村居民增收空间。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城乡一体的多层次社保体系。积极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加快健康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深化应用。巩固农村“八位一体”公共服务成果,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教育布局调整,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文体基础设施和公共文体服务网络,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四是推进法治扬中建设。强化法治思维,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树立“法治前置”理念,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积极推行“政社互动”模式,推动社区“减负增效”任务有效落实。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