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ren 发表于 2021-2-17 12:18:45

扬中名人(扬中最具代表性人物):包信和

扬中名人(扬中最具代表性人物):包信和       扬中人杰地灵,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涌现出过许许多多的文学家、科学家、军事家,出现了无数民族英雄、仁人志士和能工巧匠,他们为扬中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详细地了解一下扬中的名人有哪些吧!
       本期介绍扬中名人:最具代表性人物 - 包信和,欢迎各位网友补充!
      ==========
      包信和,男,汉族,无党派,1959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县)市,是物理化学家,理学博士、研究员、教授,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和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HonFRSC),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2014年,包信和研究组在甲烷高效转化相关研究中获重大突破,实现了由甲烷直接高效生产乙烯、芳烃和氢气等化学品,该项科研成果通过《专利合作条约》的专利申请渠道,进入美国、俄罗斯、日本、欧洲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人物简介

1978年09月至1982年07月,包信和在复旦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2年09月至1987年10月,包信和在复旦大学化学系硕博连读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

1987年10月至1989年08月,包信和在复旦大学化学系任教(讲师)。

1989年08月至1995年05月,包信和获德国洪堡基金和马普基金资助,在德国马普协会Fritz-Haber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

1995年05月,包信和回中国,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1997年08月至2000年08月,包信和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助理和副所长。

2000年08月至2007年02月,包信和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

2003年至2015年,包信和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

2009年03月至2014年05月,包信和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

2015年07月至2017年06月,包信和任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

2015年8月,包信和参加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承办的“硬、软X射线吸收谱学及应用研讨会暨讲习班”。

2017年7月24日,包信和被免去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职务;   同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2018年3月18日,包信和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主要作品

--科研成就

      包信和工作重点集中在金属催化剂的表面化学、纳米催化理论,多孔材料的合成、表征,在催化中的应用研究和采用原位、动态方法观察在反应过程中,金属催化剂表面在时间和空间坐标下发生的结构自组合效应以及由此导致的非线性表面反应动力学特征等。在甲烷活化、合成气催化转化以及小分子选择氧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包信和所从事的是催化基础理论研究和催化剂的开发工作。发现次表层氧对金属银催化选择氧化的增强效应,揭示了次表层结构对表面催化的调变规律。发现了纳米催化体系的协同限域效应,研制成碳管限域的纳米金属铁催化剂和纳米Rh-Mn催化剂,使催化合成气转化的效率成倍提高。在甲烷活化方面,以分子氧为氧化剂,实现了甲烷在80℃条件下直接高效氧化为甲醇的反应;创制了Mo/MCM-22催化剂,使甲烷直接芳构化制苯的单程收率大幅度提高。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设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在这里进行表面化学及表面催化反应等课题的研究,他是“九五”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甲烷、低碳烷烃及合成气转化的催化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之一,并且是“天然气、煤层气优化利用的催化基础”项目研究主持人。包信和带领相关人员开展了用原位、动态手段研究真实催化反应过程。并在中国国内外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建成了包括电子微探针、光电子发射显微镜、原位固态核磁共振谱仪和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在内的动态催化反应研究实验室。
      包信和建立的“限域催化”新概念并初步形成理论体系;甲烷活化和天然气高效利用理论和技术突破了近百年来的瓶颈,技术与企业合作已进行工业模试试验;首创氧化物和分子筛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催化过程(Ox-Zeo),成功实现煤基合成气一步转化直接制低碳烯烃,从原理上创立了一条低耗水的煤转化新途径。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反复尝试,包信和在天然气的优化利用、汽车排放废气中的氮氧化物消除等催化研究,以及新型催化材料的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创新意义的成果。尤其是在甲烷转化方面,有了较大突破。
      2001年,为加强生物技术学科创建,包信和所长多次组织全所各方面的专家,经过充分讨论,决定组建生物技术部,并亲自邀请杨胜利院士来所担任生物技术部主任。
      2014年,包信和研究组在甲烷高效转化相关研究中获重大突破,实现了由甲烷直接高效生产乙烯、芳烃和氢气等化学品。该项科研成果通过《专利合作条约》的专利申请渠道,进入美国、俄罗斯、日本、欧洲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同年,这项成果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很大反响。
      2016年3月,包信和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秀莲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合成气选择转化低碳烯烃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重要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刊物《科学》杂志上。

--学术论著

Xiaoguang Guo, Guangzong Fang, Gang Li, Hao Ma, Hongjun Fan, Liang Yu, Chao Ma, Xing Wu, Dehui Deng, Mingming Wei, Dali Tan, Rui Si, Shuo Zhang, Jianqi Li, Litao Sun, Zichao Tang, Xiulian Pan, Xinhe Bao*,Direct, Nonoxidative Conversion of Methane to Ethylene, Aromatics, and Hydrogen, Science,344(2014)616-619

Wei Chen, Zhongli Fan, Lin Gu, Xinhe Bao* and Chunlei Wang, Enhanced capacitance of manganese oxide via confinement inside carbon nanotubes, Chem. Commun., 46(2010)3905-2907

Qiang Fu, WeiXue Li, Yunxi Yao, Hongyan Liu, HaiYan Su, Ding Ma, XiangKui Gu,Limin Chen, Zhen Wang, Hui Zhang, Bing Wang, Xinhe Bao*, Interface-Confined Ferrous Centers for Catalytic Oxidation, Science, 328(2010)1141-1144

Dehui Deng, Xiulian Pan*, Hui Zhang, Qiang Fu, Dali Tan, and Xinhe Bao*, Freestanding graphene via thermal splitting of silicon carbide granules,Advanced materials, 22(2010)2168-2171

Lijun Gu, Ding Ma, Songdong Yao, Chunlei Wang, Wenjie Shen and Xinhe Bao*, Structured Zeolites Catalysts with Hierarchical Channel Structure,Chem. Commun., 46(2010)1733-1735

Z. Yin, D. Ma, X. Bao*,Emulsion-assisted 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 binary metal nanoparticles, Chem. Commun., (2010)(8)1344-1346

Shujing Guo, Xiulian Pan, Haili Gao, Zhiqiang Yang, Jijun Zhao, Xinhe Bao*,Probing the electronic effect of carbon nanotube in catalysis: NH3 synthesis over Ru nanoparticles,Chem Eur J, 2010,16: 5379–5384

Lijun Gu, Ding Ma, Songdong Yao, Xiumei Liu, Xiuwen Han, Wenjie Shen, and Xinhe Bao*,Template-Synthesized Porous Silicon Carbide as an Effective Host for Zeolite Catalysts,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15(2009)13449-13455

Yafang Fan, Zengjian An, Xiulian Pan, Xiumei Liu and Xinhe Bao*,Quinone tailored selective oxidation of methane over palladium catalyst with molecular oxygen as an oxidant,Chem. Commun., (2009)7488-7490

Jianqin Zhuang, Xiuwen Han, Xinhe Bao* , Ulrich Mueller,In-situ 13C MAS NMR investigation of solvent effect on the formation of phenylacetaldehyde over TS-1 zeolite,J. Catal.,267(2009)177-180

--承担项目
项目来源 项目名称
“973”计划 天然气、煤层气优化利用的催化基础

--成果获奖
获奖时间 获奖项目 所获荣誉
2005年 甲烷直接催化脱氢转化为芳烃和氢新反应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
2009年 — 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4年 硅化物晶格限域的单中心铁催化剂的“晶格限域”催化概念 中国十大科学进展
2016年 开创煤制烯烃新捷径 中国十大科学进展
2016年 — 国际天然气转化杰出成就奖
2016年 — 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
2018年 纳米限域催化及其在甲烷直接转化中的应用 陈嘉庚化学科学奖

--人才培养
      包信和已培养的学生遍及世界各地,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人才。他的博士研究生马丁在读期间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论文,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根据2018年8月全国图书联盟显示,包信和一共培养了博士生、硕士生89名,培养的学生如下:李攀、高丽君、柳林、张贺、孙军明、周树田、缪少军、雷浩、焦健、黄伟新等等。

--荣誉表彰
获奖时间 所获荣誉
1995年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996年-2000年 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
2009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 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2014年 第六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015年 “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人
2015年 周光召基金会基础科学奖
2015年 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
2016年 中央电视台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2017年 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2017年 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
2017年 德国化学工程和生物技术协会(DECHMA)和德国催化协会催化成就奖(Alwin Mittasch Prize 2017)

●人物评价
      包信和是中国化学物理领域的优秀科学家,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政治立场坚定,有战略眼光,思想敏锐,敢于担当,组织管理和驾驭全局能力强,熟悉科技管理和高等教育规律,拥有丰富的科研、教学和管理经验。(2017年包信和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时白春礼代表中国科学院党组讲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扬中名人(扬中最具代表性人物):包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