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十三五’开启新征程”专题研讨发言摘要(一)
扬中发展的历史启示原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陆朝银
我主要谈谈改革开放以来,扬中历史的做法。
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发展。改革开放前,扬中是有名的高产穷县。改革开放后,县委、县政府根据扬中县情,制订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方针,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把广大扬中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第一次形成了铁匠、篾匠、木匠,农具厂、鞋帽服装行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欣荣景象。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县委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县情,提出了'温州模式不可怕(个体经济),苏南模式不可丢(集体经济)',从人们的思想上实现新的转变和飞跃。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移,由散点式经济向规模经济转移,由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与科技密集型相结合转移,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移。
二是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早在1989年,扬中县委、县政府就确定了'科技兴县'战略。人的优势是扬中最大的优势。企业间走强强联合之路,同时打破限制,取得竞争优势。县委、县政府还支持企业和大专院校、大型企业合作,设立科研院所,这样使得扬中在历次的转折中都能抓住机遇,快速发展。今天,这些要素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既没有当初的条件,也是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的。我们只有加快创新驱动力发展,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才能引领扬中发展,引领扬中未来。
三是环境建设,助推扬中发展。这里讲的环境是指,一个地区的自然状况与社会条件。对于市情特殊的扬中来说,没有环境优势,就没有发展优势。为了创新,我们需要保证良好的社会环境,引进人才、用上人才、留住人才、请进人才。为了不影响子孙后代生存,我们需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打造环境优美、绿色健康的家园。为了发展总部经济,我们需要提供相对宽松的税收环境,让本土的企业留在扬中,让本土的企业服务扬中。用足、用活政策,长富于民,减税让利,把企业做大做强,政府才能发展。只有不断净化环境,努力消除消极因素,以饱满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富有卓效的工作,才能推进扬中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是'四千四万',勇领开放之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召开时,扬中以纯农业为主,面对扬中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两头在外,人才、信息十分紧缺的情况,县委、县政府决定主攻工业发展,大力扶持社队工业,把搞活供销作为工业发展的关键。乡镇企业成立了经济情报组,全县3000多人既当供销员,又当信息员,及时把市场信息提供给企业,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1989年,市场出现疲软,但我县经济好于周边,这得益于我们拥有一支供销员队伍。1990年,春节刚过,县委、县政府就召开供700人销员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县委、县政府总结出'跑遍千山万水,说上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度过千难万险'的四千四万精神。他们催生了扬中乡镇工业的蓬勃发展,为扬中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留下了敢想、敢干、不怕吃苦,开拓创新,勇于拼搏的精神。
五是建大桥、修大道、筑大堤,小县也能成大业。扬中虽小,但小不能代表不能办大事,只有敢为、善办大事,才能有大前途。扬中人用特有的'四千四万'的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建大桥、修大道、筑大堤。扬中更好更快的发展,要求我们要服从于经济建设中心大局,服务于经济建设,还需要服从于发展,服务于发展,想基层所想,急企业所急。企业要想有好的发展,需要我们创造好的环境,让他们得以生存。但无论发展到何种阶段,我们始终不可忽视江堤这道生命线;始终不可忽视土地,土地是生命生存的立足之本;始终要注意环境保护,为子女后代谋福祉。
打造'强富美高'最美新坝
市委常委、新坝镇党委书记 王成明
站在'十三五'征程的新起点上,我们将继续高举率先大旗,创新奋进,勇当表率,全力打造'强富美高'的最美新坝。
一是大力提升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做好转型升级的表率。突出综合实力的壮大。力争到'十三五'末,全镇GDP突破300亿元,经济总量突破1200亿元,打造一家300亿元企业,两家100亿元企业,培植一批50亿元、20亿元以上的规模骨干企业;突出转型升级的支撑。积极抢抓'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以打造带动全市,呼应镇江的省级高新区为重点,全面加快智能电气研究院、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等平台载体建设,加大千人计划等领军人才的引进,提速转型升级,融入'互联网+',力争到'十三五'末,全镇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40件;突出资本运行的突破。积极推动高新区科技与金融结合,探索组建科技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设立大航中科专项投资基金,鼓励企业加大上市力度,推动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力争到2020年,上市企业数量超过20家。
二是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做好改善民生的表率。实施收入倍增工程。力争到2020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5万元,村集体平均稳定收入超过500万元;实施保障覆盖工程。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参与力度,不断深化'六个所有'幸福新坝系列工程,加快制定出台'精准扶贫'政策,实现'新坝式'保障的高标准、动态化、全覆盖、总兜底;实施服务提升工程。以'智慧党建'为抓手,做好农村党建工作的'加减乘除'法,实现标准化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深入开展联系服务群众'六项工程',不断优化农村干部作风,强化村级党务政务公开,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三是全力优化生态领先的生产生活环境,做好绿色转型的表率。全力推进工业绿色转型。严把工业发展'规划关'、'布局关'和'整治关',努力推动智能电气产业园创成国家级低碳发展示范园区;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力争在2016年创建国家级低碳发展示范镇;致力加强沿江生态保护。高标准开展'八位一体'、 '五水联治'等工作,切实加强沿江生态岸线保护,打造22公里新坝沿江特色观光带。
四是合力打造优越的社会发展风貌,做好和谐文明引领的表率。传承新坝精神;鼓励干事创业;谋划未来发展。一是积极介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领域,加快推动'两化融合',打造转型提升的新引擎。二是策应'一带一路'产业规划,加快3D打印、机器人等产业的研发和生产,打造新坝制造的新品牌。三是积极拓展养老产业、文化产业、总部经济、会展服务等服务产业,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构建产业结构新业态。四是进一步优化供给侧改革,优化西城区规划、智能电气产业布局和财政、国土、规划服务职能,打造能干事、敢担当的干部队伍,增强推动发展的新动力。
大力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翟德智
开发区从2009年移址开始,发展的方向就比较明确,就是利用港口岸线资源,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港口经济。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无论是经济体量上和发展质量上,还没有形成比较显著的形象。而且,对照新时期、新常态的发展要求,仅仅把临港产业发展好,是不够的,还要港产城融合发展。这样对开发区的发展来说,意味着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开发区的发展潜力和动力引擎到底在哪里,短板在哪里,下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十三五的发展重心应该放在什么地方。经过反复思考,我简单归纳了几点:临港产业肯定是开发区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也是开发区十三五发展的重中之重,但必须发展特色临港产业,必须差别化发展。开发区短板在于坐拥优质的岸线资源,但港口腹地开发和基础配套建设比较滞后,在于临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在于坐拥紧邻主城区的区位优势,但商业配套、城市功能严重滞后。开发区要实现跨越发展,跟着先进地区后面跑,走老的发展道路肯定不行,必须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这也是开发区要第三次创业的原因所在。
我们在十三五发展的具体措施上也作了一些思考,也提前作了一些谋划和探索,主要有四个方面。
1.加快港口腹地的联动开发。由于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港口岸线的成熟度不够,为了弥补这个差距,我们打算利用港投公司这样一个好的平台,深入开展PPP合作等市场化的方式,引进拥有雄厚实力的央企、风投和民资,统筹规划港口岸线的一级开发,比如说征地拆迁、土地整理、码头建设、道路管网建设等,先提供岸线的成熟度,筑巢引凤。
2.加快特色产业的发展。重点在于特色产业的招引上,比如说我们新引进的智慧长江服贸融总部项目,这个项目是基于免费模式下服务贸易、金融的集聚品牌,核心业务是新型金融业务。特点在于大量的数据流、支付流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好比'滴滴打船',一旦成功,就是另一个'马云奇迹'。而且这也是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所在。比如我们正在推进的诺伊费得与利勃海尔的合作,我们的方向很明确,临港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因为我们有可以建10万吨码头的优质岸线、有重大装备'一步出江'的独特优势,发展临港重大装备产业才能实现错位竞争、差别化发展。还有,我们正在推进的中美科创园、进口商品直销中心、泛华综保区等等项目,都是朝着特色发展、差别化发展的方向。同时,我们还注重临港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支撑、相互融合,整体联动发展。
3.加快智慧城市的发展和园区功能的提升。刚才我提到的智慧园区项目,既是我们要发展的特色产业,也是出于我们建设智慧城市和园区功能提升的需要。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园区开发由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转变,实现城市配套功能的不断完善。着力通过'大数据'平台,构建集'企业信息、电子商务、品牌增值服务、金融服务、园区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园区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满足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等各种城市化需求,实现供水排水、供电照明、交通物流、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智能化管理,推动园区服、贸、融、城一体化协同发展。
4.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形象。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不一定是业态上的'高大上',产品上的'高精尖',也可以是独特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在软实力上。目前,开发区的城市配套功能还比较薄弱,所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工程和民生工程,实现居住环境的大幅提升。开发区拥有园博园和西沙岛这样非常优质的生态资源,但没有充分发挥出它们的价值。所以,我们将加大园博园周边保护性开发的力度,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会展经济和特色旅游产业,增加旅游人气和吸引力。通过好的宜居环境吸引集聚人才,通过留住人才,促进城市和经济的发展,通过城市的发展和人气的集聚支撑临港产业的蓬勃发展,从而达到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目标。
以弘扬扬中精神助推发展新征程
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郑云
历史上扬中地域较小、人口较少、资源贫乏,历史积淀也不厚实,环境也不舒坦,现在的扬中富裕、漂亮,人才辈出。高兴之余,人们常想一个问题,扬中人凭什么?这里肯定有奥妙,奥妙是什么?奥妙就在于扬中的人文环境,特别是扬中精神。扬中的发展得益于'扬中精神'。这表明人还是需要精神的,一个地方的发展也离不开区域精神。
'十三五'时期,发展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人才、资金、技术、环境、土地等。在压力面前是裹足不前,还是勇往直前不仅关系到'十三五'的成败,而且关系到扬中的未来。我们离标兵越来越远,追兵离我们越来越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创造力,扬中精神的作用。这是个出精神、出办法、出干劲、出智慧的话,而且要善于把扬中精神引导、凝聚到创新创业上来。因为,'十三五'是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标志的,这是发展的新动力,第一动力。要培育好用好'全国县域经济最具创新力'第一名的金字招牌。
扬中精神经历了五轮讨论,不论其表述如何,其基本内核是稳定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尊重知识、崇尚教育的人才观念;兼容并蓄、广招博览的开放意识;自强不息、勇于攀登的争先气概。'扬中精神'基本内核不仅是我们干好'十三五'精神的动力,也能为'十三五'提供智力支持。
'上善若水、自强不息'对于新时期的扬中精神,要继续加强宣传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企业家、干部的宣传教育,形成共识才能凝聚力量为'十三五'添力。 小手一抖,沙发到手! 学习了,谢谢分享、、、 帮你顶下哈!! 帮你顶下哈!! 我抢、我抢、我抢沙发~ 我是个凑数的。。。
页:
[1]